回到首頁
【海棠】藝術新聞 - 隨時隨地提供最新最快的藝術新聞和訊息


倫敦佳士得十月拍賣會,非常「青」

(資料提供:徐金德


【本站訊 98'8/29】佳士得十月十二日倫敦拍賣推出「亞洲前衛藝術拍賣」,六十多位兩岸三地的藝術家作品送上拍賣,這可說是拍賣場上首度推出如此年輕輩份藝術作品也因為這些作品其中有許多甚至未經過本地市場的檢驗,佳士得此舉引起本地藝術界一些不同的看法。

在這些藝術家,台灣方面除了朱銘、莊普等人之外,其餘大多是青年輩的藝術家,更有部份市藝壇的新起之秀,而其中也有部份藝術家是以裝置藝術作品為主的。

佳士得企劃詹元元指出,過去藝術拍賣上涉及當代藝術的部份,多與現代藝術混在一起,並無明確的界限,而佳士得過去舉行的現代及當代藝術迴響不錯,因此「亞洲前衛藝術」的選取年代更降為六十年代至當下的作品,其理念是「不能只做過去的市場,要著眼於未來的市場」。

然而這樣的作法及想法,卻引起不少人針對市場生態中拍賣的角色,及其可帶來的衝擊感到憂心。

龍門畫廊負責人李亞俐表示,在市場生態中拍賣一直屬於第二市場經營的一部份,不管在世界各國,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必然要通過學術及市場的考驗。這次佳士得自倫敦舉行「亞洲前衛藝術拍賣」所選的藝術家,大多數人的作品未經時間及市場檢驗,就直接送上拍賣場,這樣似乎不太合乎經營法則。

飛元畫廊負責人葉銘勳表示,由於佳士得所推出的多次是未受第一市場洗禮的藝術家,買家因此在拍賣場見到這些作品時,較難考量這些藝術家過去或未來的可能性,這樣不管是對拍賣、畫廊,或是藝術家本身,都是一險招。





回到首頁